close







高中歷史 問題與討論 占領 臺灣 高一 急




立即點擊


很急阿下星期一要交的功課...有些題目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來,求歷史大神幫忙!!一、【台灣人的海洋性格】...顯示更多很急阿下星期一要交的功課...有些題目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來,求歷史大神幫忙!!一、【台灣人的海洋性格】「十七世紀是中國東南沿海居民衝破朝廷海禁,冒險開拓海外事業的時代,也是歐洲人開始在亞洲進行大規模貿易殖民的時期。從此,原本孤懸海上不受注意的台灣,逐漸成為歐洲人從南洋行向日本新據點,也是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從事海外冒險的新樂土。這兩股海洋勢力在台灣交會碰撞的結果,開啟了台灣近代歷史的序幕,也塑造了台灣人的海洋性格......。」(作者自擬)請問:1.在荷蘭人佔領台灣期間,對台灣的社會文化發展有什麼影響?2.當歐洲兩股海洋勢力在台灣交會碰撞後,由哪一股勢力獲得勝利?此結果對台灣的社會發展有什麼轉變?3.當時台灣人的海洋性格有什麼特徵?現代的台灣人還有這種特徵嗎?請具體舉例並加以說明。二、【施琅平定台灣】回顧台灣歷史,施琅跨海平臺,結束明鄭對台灣的經營,也開啟清代對台灣的統治。據史料記載:施琅因征臺有功,被清廷封為「靖海侯」。金澎湖馬公有「施公祠」;台南市將軍區舊名將軍庄,也因施琅因而得名。因此有楹聯曰:「平臺千古,復臺千古;鄭氏一人,施氏一人。」顯然是將施琅復臺與鄭成功平臺相提並論。但是後來施琅入祀台南孔廟名宦祠,卻有人做詩諷刺曰:「施琅入聖廟,夫子莞爾笑;顏淵喟然嘆:吾道何不孝!子路慍見曰:此人更來妙,夫子行三軍,可使割馬料。」顯示出對施琅輕蔑之意。請問:1.施琅出兵平定臺灣,將台灣納入清朝的版圖,人們對他為什麼有不同的評價?那你自己如何評價施琅?為什麼?更新:做詩諷刺那裏打錯字了,改正:「施琅入聖廟,夫子莞爾笑;顏淵喟然嘆:『吾道何不肖』;子路慍見曰:『此人來更妙,夫子行三軍,可使割馬料』」





一、【台灣人的海洋性格】 1. 第一、為台灣的農業開拓奠定重要基礎。荷蘭人對台灣最大的影響,大概要屬「帶動台灣農業生產的改革」;中國大陸漢人大規模的農業移民,也從此開始。他們引進了黃牛、豌豆、辣椒、芒果、釋迦等等作物。 第二、基督教傳來台灣的開始。由於荷蘭人教化影響,許多原住民學會並使用羅馬拼音的原住民語言(如新港文),在荷蘭人離開台灣的150年後,仍有原住民使用荷蘭人所教授的羅馬拼音文字。 2.由荷蘭獲得勝利。荷蘭人在趕走西班牙人後,完全征服北台灣,此後他們的目標轉為完全征服西部平原的原住民,以連通台灣南北的道路。 3.所謂海洋文化性格,是相對於大陸文化而言。近代的海洋文化較具有濃厚的商業根性,它是比較具有流動性的、開放性的、多元性的、包涵性的﹔而大陸文化,是建立在農業的基礎上,由於農業是安土重遷的,因此它是一個比較封閉、保守、靜態的社會。 現代台灣人仍具有這樣的性格(事實上,這些"流動性的、開放性的、多元性的、包涵性的"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實例部份可以舉"現代台灣的國際貿易興盛","我們的教育不斷灌輸要包涵不同文化,並且嘗試用多元的角度觀察世界"。 二、【施琅平定台灣】 1.人們對他的評價有好有壞。 好的:當時清廷攻克台灣之時曾有"保台"與"棄台"兩方爭辯,倘不是施琅力保,台灣命運會如何我們也不知道,也許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受盡剝削也說不定。 壞的:他背棄鄭成功投降滿清,且助清廷攻打台灣。這些都有失傳統所規範之禮義教條,雖然說鄭成功殺其父、其弟在先,但為了復仇就去幫助敵人許多人認為還是不可取。 我認為施琅攻台,其實功大於過,我們不應該給予太多的苛責。 施琅為了報殺父之仇,憤而投降於清朝,我覺得這是至情至理的事,且當時台灣鄭氏歷經三代,到克塽執政時,已經軍政敗壞,而克塽只想死守台灣,對於反清復明,並無太大熱誠。 讓這樣的人來統治台灣,並不會比較好。 施琅出兵平定臺灣,將台灣納入清朝的版圖,也讓台灣人民有個依附的對象。至少在清領前期,沒有列強敢欺凌台灣。





發揚中國傳统「飲水思源永不忘本」之鄭成功文化精神南洋華僑有很多是公元1683年6月施琅率領清朝水師攻克台灣後,鄭克塽降清,鄭氏將士多不願歸降接受異族清人之統治,攜家帶眷開疆拓土舉家南下南洋呂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汶萊等地開墾自闢家園繁衍,終經兩百多年後其後裔,終能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號召下領,有志之士受到孫中山革命精神之真誠感動,主動請纓參加起義,海外僑胞與留學生皆唾棄腐化無能的清廷,欲圖早日推翻貪污腐敗無能清帝國,為振興中華謀求民族自救,建立民主自由共和國憲政體制之新中國,共造全民之福祉福澤。民族英雄鄭成功無私無愧持父志復大員盡忠孝克服重重八大困難瀛海泣血收回大員完成壯舉一、嚴防清軍襲擊金廈。二、說服眾將排除反對。三、大員蠻荒烏煙瘴氣。四、冒險犯難渡過海峽。五、荷蘭固守頑強抵抗。六、遭遇糧運接濟困難。七、父親弟輩慘遭殺害。八、憼遵先父囑咐遺志。南明永曆15年3月(公元1661年4月),鄭成功統兵2萬5千、大小戰船數百艘,由金、廈出發先攻取澎湖,圍攻熱蘭遮城(明鄭時稱熱難遮城)長達八個月之久(南京之圍殷鑑不遠文攻武嚇勸降荷蘭),終於驅逐佔領台灣38年的荷蘭人,秉承父志克盡忠孝兩全收復大員(台灣)改為東都明京,作為反清復明之根據地。(驅逐荷夷完成父願)公元1661年(南明永曆15年10月3日),清廷以鄭氏父子私通共謀,將鄭芝龍一家族人包括叔父鄭芝豹,鄭成功之二弟鄭世忠、三弟鄭世恩、四弟鄭世蔭、五弟鄭世渡、六弟鄭世永、七弟鄭世默與姪子姪女等11口皆在北京柴市一齊被清廷斬首,噩耗傳至,成功痛心疾首呼天跪地北向大陸哭泣曰:「汝父當初若聽兒勸諫,今也不會慘遭殺身之禍,然不幸中之大幸,仍有孩兒當為您復仇!」。(全軍縞素戴孝祭拜)公元1662年1月21日,鄭成功對荷夷發動總攻前四日,驟然接獲君父叔父弟輩姪子姪女一家族十一人慘遭清廷殺害噩耗,痛不欲生,每逢午夜起身望北痛哭,不勝襟抱潸然淚如雨下久久不已,鄭成功在痛失君父與對荷蘭總督揆一文攻武嚇置之不理,顯然身心俱疲壓力重重,哀慟、悲憤、創傷,軍糧短缺之情勢逼迫下,終致忍無可忍,斷然決定孤注一擲,下令全軍化悲憤為力量,決議於1月25日拂曉,傾巢一軍36門火砲全方位攻擊,一連發射2500發火礮,〝熱難遮城〞荷蘭軍民哭天喊地,哀鴻遍野,牆倒人亡,荷蘭守軍傷亡慘重,逃的逃,終於豎起白旗投降,結束紅毛在大員38年高壓苛政統治。(瀛海泣血忠孝兩全)值得一提復台驅荷之役,堂堂戰勝國仍然讓戰敗者荷蘭人攜家帶眷及自有金銀珠寶全身而退,從容堂皇奏樂安全地離開大員回到巴達維亞城(今印尼雅加達),如此懷著悲天憫人氣度,仁慈善良胸襟,寬厚俠義精神,曠古爍今有誰可相比可睥睨可傲視。(無私無愧無遺無憾)公元1662年2月1日,鄭成功正式接受荷蘭人投降簽約(歷史性的一刻),收復大員(台灣)後,改為「東都」勵精圖治,設承天府(台南)置天興(嘉義)、萬年(高雄)兩縣,承襲明朝官制,訂定律法,創立學府,傳承文化(飲水思源永不忘本),實施「寓兵於農」屯墾政策自給自足,披荊斬棘,傾巢開拓,致力建設,治理經營,大員百姓為感恩戴德,緬懷紀念鄭成功對先民福祉福澤,豐功偉績,尊稱為開台聖王、開山聖王、國聖公、國姓公。(含孝九泉光宗耀祖)開閩台海疆威震東南收回大員承抗清復明盡忠克孝永傳後世2013-09-2200:13:37補充:大明忠烈孝臣鄭成功作為民族英雄的主要功勞收復台灣內涵八大精神如下:一、忠烈孤臣抗韃虜的不屈精神。二、瀛海雄師闢疆土的開拓精神。三、抗清驅荷圖復明的愛國精神。四、跨海義師復大員的奮戰精神。五、東都勵治留英名的勤政精神。六、德澤湧泉福子民的仁愛精神。七、矢志不渝忠孝全的節操精神。八、福澤鼓泉遺世間的無私精神。2013-09-2200:14:07補充:大明忠烈孝臣鄭成功在台灣實行的主要政策〈公元1661年4月至1662年6月〉一、東都作為反清復明之根據地。二、設置承天府及天興萬年兩縣。三、承明朝官制設六官分工而治。四、寓兵於農屯墾政策養兵蓄銳。五、創立學府傳承文化教育子民。六、訂定律法約束百姓有效管理。七、披荊斬棘開山撫番致力建設。八、國際海洋事業經營以維根基。開閩台海疆威震東南收回大員承抗清復明盡忠克孝永傳後世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30921000015KK03181

62F1CEC4406D4BD3
arrow
arrow

    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